白石山位在南投與花蓮的交界處,相傳是賽德克族的起源地。許久之前,他們的祖先從石頭中走了出來,繁衍子孫,這些子孫自稱為Seediq/Sediq/Seejiq,也就是今日的賽德克。
記憶.巴萊-賽德克文化特展
展期:2011/09/14 ~ 2012/04/01
地點:第二特展室、第三特展走廊
門票:免費入場
賽德克語:Seediq Bale {發音},意為「真正的人」
看著展品再搭配著生動的導覽解說,讓我了解到當時賽德克族人的生活作習,也了解到所謂的霧社事件並不是一件事情才引發的,而是時間慢慢累積..
展覽內容-賽德克族的發源、信仰、文面、音樂及生活工藝等,另外也對霧社事件做了一些簡單的介紹呦!
十三行博物館 的導覽人員楊小姐,介紹到文面時,特別告訴我們以前我們都稱為鯨面是不對的,因為鯨面的意思是指犯罪的人被紋上的刺青,所以從今天起我們要改稱為文面或是紋面才是對原住民朋友的尊重呦!
男廉帽
賽德克人近百年前的生活用具,如揹網袋(裝獵下來的頭顱)、炊具、織布機等,以及霧社事件時使用過的刀具和長茅。
照片上角落的那頂籐帽上還沾有血跡,印證當年賽德克族男子的英勇。
霧社事件裡有相關人物的介紹板
看過賽德克巴萊的大家,對花岡一郎及二岡郎想必印象深刻吧!對於身為賽德克族的二位卻深受日本教育的影響,夾在族人及日本人之間...在最後還是選擇幫助族人起義,結局二位跟著部落一起回歸祖靈,但方式卻大不相同....著義謂著什麼呢?
戲中所用的槍
村田槍
火繩槍
布桶
「彩虹橋」對於這三個字,想必也是印象深刻吧!「彩虹橋」是回歸祖靈時要過的橋,在下集賽德克族人抱著必死的決心一戰,捍衛族人的尊嚴,守護土地..看得我都哭了...
在霧社事件後,有人曾檢討過,若當時都是由小島源治管理整個族群,或許就不會有霧社事件的發生了...
因為不了解霚社事件 的發生經過,所以在看電影之前先去參加了十三行博物館 所舉辦的賽德克之旅,也感謝十三行博物館 的導覽人員楊小姐..以中立的角度、熱情的解說,讓我們這群人聽的津津有味,也讓我們更了解整個霚社事件的歷史經過!
少女吹奏口簧琴
管刀(有刀鞘)
軍刀
一般我們看到的茅後面都有著長棍,但照片裡的茅卻沒有...知道為什麼嗎?
答案~因為帶著長長的茅..在森林裡真的很不方便,所以聰明的賽德克族只帶前面刀的部份,棍子的部份就會以當時可以利用的竹子或木棍帶替呦!
刀對原住民來說是一個很重要的東西,刀的種類也有分呦!例如說打獵用的刀和出草的刀是不同的,對於出草的刀若放在家中是得要藏起來的,不能給任何人看到...
有很feeling的電影交換券
看完了記憶.巴萊-賽德克文化特展 後時間也接近中午了,下個行程就是餵飽我們這一群人肚子的地方...芭達桑原住民餐廳!